2021-07-24 10:21:37
2598
無線電波的波長(頻率)與波段
電磁波的電場(或磁場)隨時間變化,具有周期性。在一個振蕩周期中傳播的距離叫波長。振蕩周期的倒數,即每秒鐘振動(變化)的次數稱頻率。很顯然,波長與頻率的乘積就是每秒鐘傳播的距離,即波速。令波長為λ,頻率為f,速度為V,得:
λ=V/f波長入的單位是米(m),速度的單位是米/秒(m/sec),頻率的單位為赫茲(Hertz,Hz)。
整個電磁頻譜,包含從電波到宇宙射線的各種波、光、和射線的集合。不同頻率段落分別命名為無線電波(3KHz—3000GHz)、紅外線、可見光、紫外線、X射線、丫射線和宇宙射線。
在19世紀末,意大利人馬可尼和俄國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進行了無線電通信試驗。在此后的100年間,從3KHz直到3000GHz頻譜被認識、開發(fā)和逐步利用。根據不同的持播特性,不同的使用業(yè)務,對整個無線電頻譜進行劃分,共分9段:甚低頻(VLF)、低頻(LF)、中頻(MF),高頻(HF)、甚高頻(VHF)\特高頻(uHF)\超高頻(sHF)\極高頻(EHF)和至高頻,對應的波段從甚(超)長波、長波、中波、短波、米波、分米波、厘米波、毫米波和絲米波(后4種統(tǒng)稱為微波)。見下表。